低成本移民日本的时代正式落幕,政策收紧的脚步声比预期更快更重。
2025年8月4日,《朝日新闻》一则报道震动移民行业: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已进入政策修订最终阶段,计划将经营管理签证的注册资本金要求从500万日元提升至3000万日元,增幅高达6倍。
同时新增雇佣至少1名日本全职员工的强制性要求。
这一政策预计在2025年内正式落地实施,最快仅剩数月窗口期。
01 政策巨变,数字背后的冲击力
日本政府此次改革直指经营管理签证的核心条件。现行制度下,申请人仅需满足“500万日元资本金”或“雇佣两名员工”中的任一条件。
新政则要求同时满足两项更严格标准:3000万日元(约合人民币144万元)资本金和至少一名全职雇员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早在2025年7月10日,日本入管局已更新续签规则,要求持签人提交 “实际经营活动说明文书” ,需详细描述公司经营状况、对比初始计划差异及原因,并提供客户合同、交易记录等佐证材料。
财务审查同步强化,亏损企业续签时需额外提交经营改善计划书。
数据显示,持日本经营管理签证的外国人数量已从2014年底的1.8万人激增至2024年底的4.16万人,十年间增长2.3倍,其中中国籍占比近半。
这一快速增长被认为是政策收紧的直接导火索。
02 政策收紧,并非空穴来风
日本政府此次重拳出击背后,是经营管理签证制度被日益滥用的现实困境。
许多申请人通过设立 “空壳公司” 获取签证,实际上并无真实经营活动,仅将其作为获得日本长期居留权、子女教育及医疗福利的跳板。
日本媒体和舆论批评这一现象为 “制度被滥用”,甚至将经营管理签证称为 “贱卖签证”的代表。

地方政府和居民对某些地区“一人公司”泛滥现象表达不安与批评,促使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行动。
日本入国管理厅明确表示,此次改革旨在提高申请门槛、强化经营真实性审查、杜绝形式主义申请行为。核心目标是将资源留给真正有能力、有意愿在日本长期经营的外国企业家。
03 连锁反应,不同人群生存指南
已持签者:安全但有隐忧
已持有经营管理签证的人士,政策调整大概率不会溯及既往。续签时原则上适用“当时取得签证时的规定”。
但续签审查已明显趋严,需准备真实销售记录、客户合同、办公场所租赁合同、员工信息等完整材料。
已递交未获批者:抢搭末班车
在新政生效前提交的申请,通常仍按旧标准处理。当前是最后的黄金窗口期,按500万日元资本金、无强制雇人要求的旧规申请仍被接受。
计划申请者:与时间赛跑
政策落地前仍有小段过渡期。有数据显示,若能在新政实施前完成公司注册和申请递交,仍可适用现行政策。
但需注意,日本政府将在本月内听取专家意见,年内完成修法并实施,时间紧迫。
资金充足者:另辟蹊径
若资金实力雄厚,可考虑高度人才经营管理签证(积分制),通过学历、职业背景、年收入等指标累积积分,最快1年即可申请永住。
该路径未在此次政策调整中提及同等幅度的资本金上调。
04 深层变革,日本移民价值观转向
此次政策调整远超简单的门槛提高,折射出日本移民接纳理念的根本性转变。
日本政府通过提高投资额和雇佣要求,明确传递一个信号:未来的经营管理签证申请者不仅要 “有钱”,更要 “真干”。
日本舆论甚至认为3000万日元的门槛仍 “过于宽松”。在《朝日新闻》报道的高赞评论中,有网民表示:“与其他国家类似签证制度相比,3000万日元太低,至少应设为1亿日元。”

还有观点提出 “不能只要求雇佣1人,建议上调为2名以上全职员工”,并强调 “不只新申请要加强审核,已有签证人也应补充提高要求”。
这些声音反映了日本社会对移民态度的微妙变化——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质量优先。
正如业内人士所言:“日本不是不要人,而是更想要‘真心’留下的人。” 移民目的与商业逻辑将被严格区分,投机者将被逐步清退。
05 全球浪潮,收紧已成主旋律
日本此次政策调整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全球投资移民政策普遍收紧大趋势的一部分。
横向比较亚洲各国:
-
韩国创业签证门槛约3000万日元(3亿韩元)
-
新加坡创业入境条件要求公司实缴资本至少5万新元(约550万日元),且需获得政府认可风险投资或天使投资
-
美国E-2签证虽无明确最低投资额,但实践中通常建议10万至20万美元
日本现行500万日元(约24万人民币)的标准确实处于低位。新政虽大幅提高门槛,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更接近合理水平。
移民政策演进历史证明:“早做早安心,晚做晚交钱” 是普遍规律。各国移民政策普遍呈现 “早期门槛低吸引投资者,等人多、制度出问题就开始收紧” 的发展轨迹。
06 行动时刻,你的Plan B在哪里?
面对即将关闭的窗口期,不同人群需采取差异化策略:
资金有限的中产家庭
立即行动是唯一选择。新政实施前,仍有最后机会以500万日元(约24万人民币)资本金申请,无需强制雇佣员工。
需尽快完成公司注册、办公场所租赁、商业计划书准备等程序,争取在政策落地前递交完整申请。
续签申请人
重点准备 “实际经营活动证明”,包括销售记录、客户合同、租赁凭证和雇佣信息。续签审查已强化,特别是对亏损企业要求额外提交经营改善计划书。
长期规划者
可考虑 “创业者签证”(Startup Visa),该签证已在日本多个地方政府推出,最长期限两年,允许在此期间筹措资金、筹建公司,待条件成熟后转为正式经营管理签证。
这一路径对初期资金不足但有清晰业务构想的申请人较为友好。
无论选择何种路径,专业指导都至关重要。移民申请涉及复杂的法律和财务规划,专业机构能帮助申请人避免常见陷阱,提升成功率。
语言可能成为隐性门槛,部分案例或要求申请人具备日语能力(如N2水平)。日本社会舆论甚至认为新政标准仍不足够,网络高赞评论呼吁:“不能只要求雇佣1人,建议上调为2名以上”及“不只新申请要加强审核,已有签证人也应补充提高要求”。
全球移民政策收紧已成趋势。韩国创业签证需3亿韩元(约3000万日元),美国E-2签证建议投入10万至20万美元。移民的本质是价值交换,日本的改革正是对这种交换的重新定价。
政策窗口正在关闭,但尚未完全锁死。此刻行动的人,仍能握住亚洲发达国家长期居留的最后一张平价船票。
